【#廖珮岑:一座城市,兩種歷史 🇰🇿 】
.
「哈薩克有130個民族...當蘇聯解體,俄羅斯人離開了,但隨之而來卻是哈薩克民族主義...」哈薩克遷都後的努爾蘇丹,為展現全新的獨立國家樣貌,特別注重去蘇聯化工程,將許多蘇聯時代的傳統泥磚建築及舊式公寓拆毀,形成現在隨處可見的高樓大廈及許多極具現代感的特殊造型建築。
.
然而一離開努爾蘇丹核心區來到葉西爾河右岸,就會發覺隱藏在新建築背後的蘇聯影子。所謂的舊城區較為擁擠且公寓低矮,雜亂的天然氣管線橫跨於房屋之間,平價的街頭小吃與隨處可見的小型雜貨店零星散布,比起新城區,這裡反倒多了濃厚的生活氣息。
.
儘管強調民族和諧共存,但前總統納札巴耶夫在獨立後大力推行哈薩克民族主義政策,投入大量資金邀請移居世界各地的哈薩克人回到「祖國」,同時也協助境內的俄羅斯人搬離。
.
記得在某篇報導中曾經看過一段文字,描述納札巴耶夫總統在公開演講時的內容。那是場雙語演講,俄文的內容闡述哈薩克為一個包容且平等對待多種族的國家,然而哈薩克語版本的演說內容卻是宣揚獨立後的哈薩克民族主義,說明遷都是為了國家利益著想,是一種愛國的展現。
.
看著佇立在眼前的和平和解金字塔建築,我想即使表面和平,也不代表底下沒有暗流,距離真正的族群和解,大概還有很遙遠的距離。
#努爾蘇丹 #哈薩克 #歷史 #阿拉木圖 #蘇聯 #俄羅斯 #城市史 #城市 #總統 #阿斯塔納 #首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