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arch

【#廖珮岑:一座城市,兩種歷史 🇰🇿 】
.
「哈薩克有130個民族...當蘇聯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#廖珮岑:一座城市,兩種歷史 🇰🇿 】
.
「哈薩克有130個民族...當蘇聯解體,俄羅斯人離開了,但隨之而來卻是哈薩克民族主義...」哈薩克遷都後的努爾蘇丹,為展現全新的獨立國家樣貌,特別注重去蘇聯化工程,將許多蘇聯時代的傳統泥磚建築及舊式公寓拆毀,形成現在隨處可見的高樓大廈及許多極具現代感的特殊造型建築。
.
然而一離開努爾蘇丹核心區來到葉西爾河右岸,就會發覺隱藏在新建築背後的蘇聯影子。所謂的舊城區較為擁擠且公寓低矮,雜亂的天然氣管線橫跨於房屋之間,平價的街頭小吃與隨處可見的小型雜貨店零星散布,比起新城區,這裡反倒多了濃厚的生活氣息。
.
儘管強調民族和諧共存,但前總統納札巴耶夫在獨立後大力推行哈薩克民族主義政策,投入大量資金邀請移居世界各地的哈薩克人回到「祖國」,同時也協助境內的俄羅斯人搬離。
.
記得在某篇報導中曾經看過一段文字,描述納札巴耶夫總統在公開演講時的內容。那是場雙語演講,俄文的內容闡述哈薩克為一個包容且平等對待多種族的國家,然而哈薩克語版本的演說內容卻是宣揚獨立後的哈薩克民族主義,說明遷都是為了國家利益著想,是一種愛國的展現。
.
看著佇立在眼前的和平和解金字塔建築,我想即使表面和平,也不代表底下沒有暗流,距離真正的族群和解,大概還有很遙遠的距離。

#努爾蘇丹 #哈薩克 #歷史 #阿拉木圖 #蘇聯 #俄羅斯 #城市史 #城市 #總統 #阿斯塔納 #首都


Tags:

About author
《轉角國際》將「國際事件」解構成點、線、面,三種衡量向度:「點」,是傳統想像中的「國際新聞」,回應彼地所發生的種種即時大事;「線」則延伸於點,藉由新聞來解讀宏觀的世界局象;「面」,才是所謂的「國際觀」,除了掌握訊息脈動外,對於我們身處的世界,也能具備獨立思考、提出自我觀點的能力。 點、線、面,三者串連,《轉角國際》期望能拉起那條「線」—在新聞之後,拉起脈絡;在趨勢之前,集結觀點。 比起展示「國際觀的高度」,我們更希望《轉角》的轉動能「碾平」眼下國際報導的種種資訊門檻,與讀者們一同尋找那塊屬於自己的「國際視角」——至少至少,我們端出來的不會是冷門毒藥。 這裡是udn,我們是《轉角國際》。
作一扇看懂世界的窗。
View all posts